登录 | 注册
中华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何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何氏娱乐   何氏动态   论坛留言   何氏图片   何氏文化   各地寻亲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何氏人物  全部分类
  主 题: 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已阅:6748 / 回复:8(楼主)

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摘自何焕强编著《何氏二千年》一书)

每一个姓氏都有始祖。每一个姓氏的人都关心自己的始祖。何氏族人也一样,但谁是何氏得姓始祖,至今没有定论。

世界各地何氏的祭祖活动从不间断。何氏族人祭祖活动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某一个支族间的祭祖。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有的是一年两次,即春季一次,秋季一次。支族间的祭祖,祭的是他们这一支的先人。另一种是“全族祭祖”,其表现形式为“会议祭祖”——世界性何氏会议祭祖活动和地区性何氏会议祭祖活动。“全族祭祖”,祭的是何氏“公祖”,即“何氏第一始祖”。历年的世界性何氏会议,如历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祭的是何瑊,但2005年在河南郑州召开的“第一届世界何氏宗亲团长暨何氏企业家大会”,祭祖时挂出的始祖像有“何瑊、何庶、何允、安抚公、何瑭”等人。这反映了人们对何氏始祖认识的不一致。

港澳台何氏和海外的何氏,一般都认同何瑊为何氏始祖。据说他们的“根据”,就是《浈阳水木记》中所载“指河为姓”说。所以,由海外何氏华人发起召开的历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都高悬何瑊画像。

国内各地对何氏始祖的认识不一致。有的地方认同何瑊,有的地方认同何庶,有的地方认同何允,还有的地方认同何嗣韩,等等。在何氏族人中曾有过“何氏始祖”的讨论,但至今也没有得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结论。有的宗长反对讨论谁是何氏的真正始祖,认为二千多年前的事谁也说不清,要“搁置争论”,不然会影响族内安定团结。

尽管如此,何族历史也不容回避“谁为何氏始祖”的问题。不管你愿意与否,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客观存在。由于“谁是何氏始祖”的问题还没有“盖棺论定”,因此,关于“何氏始祖”就众说纷纭。


作者:h05810 (2007/4/2 23:14:08)   回复此贴
  回复: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第 1 楼

一、韩厥是韩姓始祖,也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主张“韩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者认为,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也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韩厥,即韩献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晋灵公六年(前615年)至晋悼公七年(前566年)之间。韩厥的祖上受封韩(旧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清人考证在今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为食邑,故以韩为氏。

据《国语·晋语》记载,晋灵公时期,赵盾推荐韩厥任司马之职,执掌军中刑律。秦晋河曲之役,赵盾为中军元帅,他派出办事的人驾着他的战车横冲直撞,扰乱行军序列,韩厥当即将驾车的人逮捕,依法处以死刑。别人都为韩厥担心,对他这样不徇私情、不畏强权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以为这样只会触怒元帅,对自己不利。反而是赵盾庆幸自己推荐了一位十分称职的官员,还向其它将领夸耀自己的荐举之功。

韩厥担任司马一职的时间很长,一直以执法无私著称。齐晋鞍之战时,郄克为中军元帅。韩厥在军中即将按律斩人,郄克知道后即刻驱车赶去,想说情救下。等他赶到,为时已晚,死刑执行完毕。郄克不但不能怪罪韩厥,还下令把尸体示众。于此可见,郸厥的执法是无可指责的,即便是他的上司也暗自折服。以后韩厥任新中军主将,兼仆大夫;又为下军主将。晋厉公八年(前573年),任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

韩厥的政治主张,是素朴的民本思想。在晋景公谋划迁都时,韩厥献策,主要就是从人民生活方面考虑。许多人建议,从故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迁到郇(今运城解池西北)、瑕(今解池南)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盛产食盐,“国利君乐”。韩厥认为,郇、瑕之地“土薄水浅”,地下水位高,太潮湿,容易生风湿病,引起人民愁怨,应该迁到新田(今山西侯马),那里“土厚水深”,利于居住,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服从政令,是十世之利。后来晋国迁都干新田,即是采纳了韩厥的建议。


作者:h05810 (2007/4/2 23:15:11)   回复此贴
  回复: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第 2 楼

在战争的战略问题上,韩厥也是这种民本位的思想。晋厉公五年(前576年),楚国侵伐郑、卫两国,当时晋国执政栾书打算出兵伐楚,韩厥不同意。他认为,楚国要是经常驱使人民从事侵略战争,人民必然会反对。失去人民的支持,怎么能进行战争?所以,应该先让楚军横行一时,等待它失尽民心,那时就不堪一击了。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后来成为新兴贵族争夺诸侯公室政治权力的有力思想武器。

韩厥从政期间,诸侯争霸是时代的典型特征,他自己的活动都从属于晋国称霸的目标。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已很激烈。而韩厥在这种内部斗争中,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栾氏、邯氏协助景公攻灭赵氏。韩厥虽然与赵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只是事后在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作用。晋厉公七年(前574年),栾书与荀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厉公。他们曾请韩厥参与其事,韩厥断然拒绝。这两次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实际上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

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卿。此后韩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

之所以把韩厥列何姓第一始祖,一是因为大史学家司马迁开宗明义,在《史记·韩世家》中一开始就明确记述: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二是因为何姓是在韩国灭亡之后逐渐得姓的,而韩国的振兴与发达,韩厥作为奠基者的功不可没。


作者:h05810 (2007/4/2 23:16:00)   回复此贴
  回复: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第 3 楼

二、韩瑊——何瑊是何氏始祖

主张韩瑊是何氏始祖者,依据《浈阳水木记》中的记载。

何瑊,原名韩瑊,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人,瑊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韩瑊屡进言韩王安,要他不要朝秦,安不听,韩瑊只得退隐韩原。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韩瑊携妻姜氏流寓庐江,操舟为业。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出游河南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秦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其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秦吏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韩瑊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韩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汉灭秦后,韩瑊——何瑊才构室营田创业,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子孙繁衍,成为庐江望族。

何瑊夫妇同寿百岁,死后葬庐江东乡望淮岗之原,世称“何坟岗”,墓域宋代犹存。北宋崇宁间进士李光(庄简),官太常博士,为一代大儒,曾过览“何坟岗”墓地,题诗云:“何坟岗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姬裔未应灰灼水,吕螟那得悟凝冰。川舟百代行人济,华表千年归鹤鸣。淮土不随函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

此说与“韩音讹何”的记载一致,与韩姓渊源也一致,但具体到某一人的亲身经历,显然有演绎的痕迹,也难以查考。但至今大多数海内外何氏族人倾向于尊何瑊为何氏始祖。


作者:h05810 (2007/4/2 23:16:24)   回复此贴
  回复: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第 4 楼

三、韩庶——何庶是何氏始祖

《青山里何氏家乘.谱序》说:晋陵何氏系出庐江,本韩公子非次子庶,因秦相李斯之难,改姓避居而占籍者也,自改姓后,庐江何氏为发祥地,并为何氏受姓之祖。

这一说法把韩非子之后代与李斯之难连在一起,没有史实根据,系牵强附会之说。

关于何庶其人,还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韩庶——何庶是韩国的贵族。韩被秦灭后,何庶带领一支人马逃亡至江淮流域。江淮方言韩与何谐音,于是他们便改用“何”为姓,从而诞生了何姓。何庶也就成为了何姓的得姓始祖。

另一说法是,韩庶是韩瑊的弟弟。《安徽省宿松县何姓受姓源流考》说,何瑊、何庶是韩信的儿子,两人避父仇时,在汉文帝时代不约而同地改姓为何,一个指河为姓,一个惊答成姓。

还有一个“何庶”。这个何庶是何氏在得姓后不久居住在今天安徽阜阳的何刺之弟,生有5个儿子。广东兴宁地区何氏家族有一部古老的《何氏谱》,详细记载的这个何庶,或许就是“生有5个儿子”的那个何庶。

广东兴宁地区何氏家族有一部古老的《何氏谱》被衍传到台湾的这一代子孙保存得完完整整。该谱清楚地记载了自韩庶以下整个家族的传世和播迁情形,是现存最具价值的谱典文献之一,其摘要如下:

庶字自修,生五子,长曰成,字伯爰,汉文帝丙子,年十七,策举贤良,擢博士员,景帝丁亥,拜江都王相,并相武帝;甲辰,拜治栗都尉,薨赠安都侯。因食邑雍州,遂迁扶风茂陵邑安乡开阳里居焉,生一子果。果字长孟,汉元帝元光丁未年,策授博士,元封元年,拜车骑将军;昭帝四年,拜大中大夫,封平阳侯,卒于官,生一子比干。比干字少卿,官为廷尉,时同僚张汤法严,而公独务仁慈,治狱多宽政,所全活者千余人,生九子:玉铨、欣、寿、免、尚、绍、统、武、元。(自成至比干皆葬扶风)

颕考字万利,官为县大尉,生一子承天。承天字邦玉,官为御史中丞,精于天文,贯通古今,备策四边,生三子:点,字子皙,求,字子有,胤,字子季。(自玉铨至承天,除叔度葬所未详,颕考葬安庆外,皆葬于福建福州或武平)。

求生一子长瑜(求葬南京),长瑜字季章,封陵阳侯,号为四友,生三子:敬仁,敬义,敬叔。敬叔字桂万,为长江太守,生一子思澄(长瑜、敬叔俱葬福建龙藤坪)。

思澄字绣芳,为称御史大夫,称为三英,生三子:广淮(往浙江),金淮(往九江),广泰。广泰字定山,生三子:琅,遂,佩。佩字茂达,生一子敬容。(思澄至佩,三世俱葬江南。)

敬容字桂礽, 征平阳巢贼有功,封平阳侯,生三子:承魁,承先,承利(敬容葬惠州)。承利字连山,袭父爵,生一子琅珊。琅珊字本玉,生二子:元湘,元清(往浙江)。元湘字万章,生三子:席和(往云南)、来和(往四川)、贵和。贵和字茂金,生唐武德辛已,没于开元甲寅,生三子:金光(往贵州),优荣(往西川)、吕泰。吕泰字宗洪,生太宗丁未,没于光宅乙酉,生三子:明山(往西川)、泽(往江南)、易于。易于字丙先,为益昌大令,生一子继均。继均字仕余,为节度使,熟春秋,善谋略,官至大史,生四子:百寿、承巢(往原川)、加棠(往江南)、承矩。


作者:h05810 (2007/4/2 23:16:49)   回复此贴
  回复:何氏源流史话之三:众说纷纭话始祖 第 5 楼

百寿字洪荣,生二子:子恭、矩木(往贵州)。子恭字标林,生三子:生照、生义(往云南)、生伸(往广西)。生照字思恩,生二子:继源、捷源(往江西)。继源字清煌,生一子坚文,坚文法名千十郎,生四子:大一郎(为迁闽祖)、大二郎、大三郎(俱留江南)、大四郎(迁南京)。自承利至坚文凡十二世,除继均,坚文葬所未详,易于葬广东汀冈黄尾坑外,余俱葬福建汀州及葛藤坪。

大一郎名旦,原南京直隶庐江郡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朱温开平三年己巳入学,乾化二年壬申中乡科。朱友镇龙德二年壬午,选授宁化县尹。后唐李嗣源天成元年丙戌,任满解组,次岁往梅,复由梅至湖,莅岩前,时南岩为龙泉县,潮之属地也,后易汀州为闽属,而龙泉改号武平,开基置业,遂卜居焉。至宋淳化三年壬辰卒,寿百零一岁,生五子:长子三郎,迁河田;次子四郎,迁赤岸;四子六郎,迁海丰,五子八郎,迁河源;惟三子五郎,承父业,居原地。

五郎字景行,生六子:九郎(迁雩都会昌)、十郎(任赣州府节推)、十一郎(迁龙岩、翁源)、十三郎、十六郎、十七郎。十六郎字义元,生五子:念八郎(迁大埔)、念三郎、念七郎、念二郎、念四郎(迁象洞简头坊)。念三郎又名三十郎,生六子:六一郎、六二郎、六五郎、六七郎、六九郎、六四郎。六一郎生四子:佰一郎、佰二郎(迁武平东留)、佰四郎(迁象洞)、佰九郎(迁上杭中都)。

佰一郎字发伯,由上杭中都迁粤东程乡县松源开基,生九子,长千一郎(住窝窝井下坪),次千二郎(住河岭),三千三郎(迁永定),四千四郎(住乌坑,一支迁揭阳),五千五郎(迁尖山下及蕉岭下),六千六郎(此派有移镇平高车),七千七郎(移棉林乌蓼沙),九千九郎。


作者:h05810 (2007/4/2 23:17:4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4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4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何氏论坛  执行时间:2,287.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