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研究】南宋大儒何基及其世系考

    中华何氏网 2016年4月25日 何伟基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

   涉及何基更为详尽家史的是其门生王柏撰写的《何北山先生行状》。该文篇首列举何基上三代世系及官职如下:“先生讳基,字子恭,崇道公仲子也。曾祖溟,故赠朝散大夫,妣吴氏,赠宜人。祖松,故任朝散郎、通判徽州军州事,赠中奉大夫,妣曹氏,赠令人。父伯慧,故任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妣蒋氏,封安人。”需要补充的是,《道光金华县志·何文定传》:“祖松,乾道二年进士,历官朝散郎、徽州通判,宦学清苦,善类归之。”又,《光绪金华县志·人物·科目表·进士》:“何松,基祖,歙州通判。”

   何基,字子恭,号北山,是崇道公的第二子,而崇道公即是何伯熭。纵观全篇,没有提及何基的兄长。

   文中引用了何基一首七言诗:“闭关方喜得幽栖,何待邦侯更品题。自分终身守环堵,不将一步出盘溪。”盘溪,即何基故里。《道光金华县志》:“何基宅,县北十五里盘溪,土名后溪何。”又,《光绪金华县志·地理·山川》:“盘溪有二源:一出双龙洞……;一出九龙村西南,流迳乌嘴岩,又南流迳寺前村,又迳后溪何——宋何基故宅。”

   何基的生卒时间在文中有着清晰的记述:“先生以禀质素弱,竟不继室,绝欲自爱,故得年八十有一。生于淳熙之戊申十月己卯,终于咸淳戊辰十二月乙未,卜以明年十有二月朔合葬。”即:生于公元1188年11月7日,卒于公元1269年1月22日。“其配周氏,弋阳人,故少傅礼部尚书讳执羔之孙,常州判官珵之女,先生之姑之所生,……归十年而病,又七年而卒,实绍定壬辰九月二日也。先葬于金华县循理乡油塘之原。”据此可知,其妻是何基的姑表,但未知是表姐还是表妹。而周氏先葬之地就是后来何基合葬之处。《道光金华县志》:“文定何基墓,县西南三十里,殿讲山循理乡之油塘原。墓碣记:田为土民毁夺,正德十年,知府刘<上艹下洍>为请理创复,碑以记其事。国朝嘉庆元年,知县刘云建享堂一所。”又,《道光金华县志·祠祀类》收录有刘<上艹下洍>撰写的《何文定公祠堂记》:“……正德甲戌春正月,知府事刘<上艹下洍>、同知张齐、通判赵天定、推官姜山甫率诸生叶援、陈奇、项复通、冯纪等展修祀事。墓已圯且陷,惟砆独存。而商生大辂复廉得完碑于油塘匿孔,尚无恙也。绳其豪于法,还其碑于砆,正田于籍,归其佃甲于邻壤,伐巨石以封墓,而缭之以垣墙,竖享堂四楹,旁建连甍以处佃丁。规制粗备,庶几,有司崇儒重道,砺世磨俗之万一,而先生之存亡固不系乎是也。因定墓夫一名,每年追其值于黉,序轮遣教,职以清明日依俗祭其墓,王金许亦如之。”刘<上艹下洍>是亲历者兼主持人,其所撰记可以确证寻碑复墓建享堂当于明朝正德九年(1514)。言十年者,误也。清朝嘉庆元年(1796)“知县刘云建享堂一所”当是重建。此所谓:“何文定公祠,在盘溪墓所。”(《道光金华县志》。)又,《光绪金华县志·建置·宅墓》:“先儒谥文定何基墓……乾隆九年知县程煜重建,并赎墓前田四石六斗。”》又,      《光绪金华县志·典礼·坛庙祠》:“何文定公祠,在四十都一图盘溪,祀宋何基。正德十年即公故宅建。咸丰十一年毁,同治年间复建。(参道光志)”综合而知,何文定公祠历经数建数毁。

   接着,王柏文中又提到何基的下两代:“夫人之兆子:男二人,长钦,后先生半年而卒,次铉;女三人,二夭,其季适同郡张复之,见任平江府昆山县令。孙男三人:宗玉、宗瑜、宗瑀;孙女三人:长许嫁王庄敏之孙荧,次许嫁东阳县世戚曹济,次尚幼。”又,《鲁斋集·跋何无适帖》:“君讳钦,字无适,北山先生之嗣子也。”

   至此,何基上下一共六代男丁的世系可以整理如下:

   第一代:何溟;

   第二代:何松;

   第三代:何伯熭;

   第四代:何基之兄、何基;

   第五代:何钦、何铉;

   第六代:何宗玉、何宗瑜、何宗瑀。

   因何基有两子三孙男,他们的具体承传在文中未能确知。而何基兄长的名字则可另寻史籍求解。

   《宋元学案》:“勉斋门人:文定何北山先生基(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何南坡先生□(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同书“北山四先生学案”(原题“金华学案”):“勉斋门人:(朱刘再传):文定何北山先生基(父伯熭)……北山学侣:漕元何南坡先生□。何南坡,北山先生之兄也。尝举漕元,与北山同师黄勉斋。……”从引文的表述格式中可以肯定:□表示一个缺字,而此字是何南坡的名。换而言之,何基之兄名□,号南坡。

   依据《简明中国古籍辞典》1987年版,《宋元学案》自康熙十五年(1676)起,至道光十八年(1838)止,历时160多年,经过多人编辑始成百卷。由此可知,何南坡之名最迟在公元1838年前已经失记。但《康熙金华县志·选举》云:“何南,基之兄。……号南坡居士。”又,《道光金华县志·何文定传》云:“兄南,绍熙三年乡贡,号南坡居士。”

   其实,《府判何公行状》有着明确的记述:“公讳松,字伯固,世居婺之金华,曾大父邂,大父端礼。父溟,赠朝散大夫;母吴氏,封太宜人。……公力学绍先业,且训二弟不倦,一门自为师友。……今察院林公赋诗以賛至公弟椿。……男一人——伯熭,迪功郎,新抚州临川县主簿。女六人……孙男二人:坚、基。……”显然,《宋元学案》和《金华县志》历任编者都没有看过此文。此文可补《宋元学案》之缺,更可正方志之误。

   除直系外,在存世史料中(不含族谱资料)还可以确证的旁系至少有何凤一支。《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何凤,字天仪,号遁山翁。文定公之群从子也。潜溪称其言论风范,可以冠冕风俗。(参朱文宪集)”《何遁山墓志铭》:“公讳凤,字天仪。其先泽州晋城何氏。唐会昌间,泽州乱,何氏南徙,析其族辟地衢、处、婺三州,而婺之著籍自淳始。历五代至宋,其十一世孙有讳棣者,是为公之曾祖。其别出之族若殿讲文定公基、司农卿梦祥、参政梦然,皆以学术贵显。故棣虽不仕而蔚为闻家。棣生〈火阜〉,于公为祖;〈火阜〉生璧,于公为考。璧娶应氏,以淳佑十年生公,生二十五年而宋亡。……有子曰宗诚、曰宗暎、曰宗瑞,孙曰□□、次曰穆□。”据此,何凤上下一共六代男丁的世系可以整理如下:

   第一代:何棣;

   第二代:何〈火阜〉;

   第三代:何璧;

    第四代:何凤;

   第五代:何宗诚、何宗暎、何宗瑞;

   第六代:何□□、何穆□。

   “其十一世孙有讳棣者,是为公之曾祖。其别出之族若殿讲文定公基、司农卿梦祥、参政梦然,皆以学术贵显。”从此句中可以判断何棣与何松当为亲兄弟。

    铭中明确提及何基一族原籍“泽州晋城”,即今山西省晋城市。迁徙时间是“唐会昌间”,即公元841-846年之间。至于是小家族还是大家族共同迁徙暂时无考,但族人分散居住到衢州、处州和婺州三地却是明确的。其中何淳迁往婺州为一世祖,何棣为其十一世孙,依此推算,何松也为其十一世孙,何溟当为其十世孙。再综合整理如下:

    01世:何淳。

    02世:

    03世:

    04世:

    05世:

    06世:

    07世:

    08世:何邂。

    09世:何端礼。

    10世:何溟。

    11世:何松(字伯固)、何椿、何棣。(未知何椿与何棣的长幼之序。)

    12世:何伯熭、何〈火阜〉。

    13世:何坚(号南坡居士)、何基(字子恭,号北山先生)、何璧。

    14世:何钦、何铉、何凤。

    15世:何宗玉、何宗瑜、何宗瑀、何宗诚、何宗暎、何宗瑞。

    16世:何□□、何穆□。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可知何基终其一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官职,以某官称,实为虚衔而已,但朝廷却批准了国子祭酒杨文仲的请求,将何基谥文定。

   至于宋朝时何基是否享受公祀的待遇,暂时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述,但元朝时祀于正学祠,后为崇正书院,毁于崇祯十六年,见于《光绪金华县志·建置·书院》。明朝之后移于七贤祠,见于《光绪金华县志·典礼·坛庙祠》。再后改于乡贤祠,直至清朝雍正二年九月,奉旨从祀孔庙,见于《道光金华县志》。自此,何基伴随儒学先师孔子分享大江南北儒学弟子的膜拜。《番禺县续志·学校志·东厢先儒》:“先儒何基,清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厢,同治二年改移东厢。”



分享按钮>>【栗氏网新闻】为90岁高寿栗氏前辈贺寿
>>【何氏研究】名臣何如宠世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