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宝塔】“三朝元老、六部宰相”何熊祥

    中华何氏网 2014年12月29日 何龙阳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三朝元老、六部宰相”何熊祥

江门会城有条老街,明代时曾三易其名,初为“大路里”,后叫“翰林里”,再后来又易名为“尚书坊”,全因这里出过一位江门历代品位最高的官员,何熊祥,何尚书——从明万历二十年进入翰林院,一直到明天启年间的六部尚书,先后经历神宗、光宗和熹宗三朝皇帝……

 

从“新魁窖”、“翰林里”到“尚书坊”

何熊祥原籍新会司前河村,出生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字乾宰、师帝,别号玄谷。移居会城后最初住在新开窖。明万历十六年(1588 年),21岁的何雄祥考中举人,因为考了第一,乡人便把新开窖改名为“新魁窖”——那“魁”字自然便是魁首的意思了。

4年后何熊祥再经吏部会试和最后的殿试,考中了进士而进入翰林院。当时他家已迁居大路里,光宗耀祖,于是乡人又把大路里改名为“翰林里”。天启元年(1621年),当何熊祥官升工部尚书后,他家所住地方自然再次被改为“尚书坊”了。

 

“统揽六部、一柱擎天”

自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何熊祥进入翰林院后,初为翰林庶吉士,不久即改任监察御史。他先后巡按浙江、江苏,督理军政,后又巡视福建盐政,历任御史六年多。作为御史,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颇有政声。如巡按江苏时发现征税过重,于是上奏,先后减免皇饷银6万两、旱涝银50万两等;而当他发现有税监私吞税款后,又大胆上奉揭露,使私吞税款现象及时得到制止。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何熊祥升任大理寺正卿,3年后升任通仪大夫和南京刑部右待郎。当时朝廷政局动荡,户部、礼部、吏部三部空缺,他便被朝廷任命兼管。神宗去世后光宗继位,何熊祥升为资政大夫和南京左都御史,又兼管兵部和工部,统揽六部大权。一年后熹宗即位,何熊祥继任南京工部尚书,次年又改任吏部尚书,一身兼管六部,掌控南京政事,人称“一柱擎天”。

 

三朝元老,告老还乡

从明万历二十年25岁的何熊祥进入翰林院,一直到明天启年间的“六部尚书”,何熊祥先后经历了神宗、光宗和熹宗三朝皇帝,为官30多年。天启三年(1623年),56的何熊祥经多次请辞后终于告老还乡。据说离京时百官相送,京郊人塞通途。

晚年的何熊祥一直居住在新会尚书坊。当时尚书坊东门的门楼上经常挂着两个大灯笼,灯笼上写着“何府”二字——由于五邑方言“何府”与“何苦”谐音,一语双关,于是产生了“尚书坊灯笼——何苦”这句流传至今的歇后语。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何熊祥在家中去世,终年76岁。思宗皇帝下诏,赐太子太保,谥“文懿”。

 

遗迹寻踪:何府、文懿家庙和何熊祥墓

何府又称尚书府,因当年何熊祥去世后被赐为太子太保而俗称太保府。它坐落在会城知政中路的东方红中学内,始建于明末清初,后曾重建。梁架结构,雕花斗拱,鼓形柱础,雕梁画栋,多以精致的通花雕刻装饰。如今遗存两部分:一是五进并排三座,面积约300平方米,曾为东方红中学的小工厂;二是前、后殿两座,曾为学校图书室和会堂。

以前,何氏在会城曾有大小20多间祠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文懿家庙”,“文懿”是何熊祥去世后的谥号,其遗址就在现在新会实验小学。

何熊祥墓位于都会孔雀坑,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墓地面积约250多平方米,砖、灰沙夯土垒筑而成,墓向正南,墓面券门状。墓前两侧原立有文武石翁仲、石马、石狗、狮子蹲顶石望柱等明代石雕,据说现已移存新会孔庙内了。

 


分享按钮>>每日一读:历史上真实的东北土匪多凶残
>>【侯氏网新闻】世侯总会2015年元旦贺词